APP運營推廣的三個目標:流量、轉化和粘性
其實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受到關注,受到關注的前提就是自己先做點什么驚天地泣鬼神的事兒來。運營行業(yè)就是一個經(jīng)常被人說要重新顛覆的一個行業(yè)。運營從互聯(lián)網(wǎng)接入中國開始就出現(xiàn),而前期的運營被人看起來也是一個打雜的工作,而隨著近幾年運營在各行各業(yè)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,被人們重新記起來運營也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崗位。而現(xiàn)在的運營體系又是一個撐不起大家推敲的崗位,你說運營的范圍太廣了,我不知道你具體是做什么的?
你說你是做運營的,那運營的種類那么多,你具體是做哪個的?比如你每日需要干什么?你的目標是什么?你在這家公司的地位是怎么樣的?你的薪資如何等等諸如此類的話題你都需要回答。那下次再有人問你你是做什么的?你應該可以這樣回答:
我工作的第一要義就是推廣我們家的產(chǎn)品,進而找到使用我們家產(chǎn)品的目標用戶。
作為運營人,我們每天都在做著文章編輯、推送、活動策劃、商務合作,無非就是想讓自己的產(chǎn)品讓更多人知道嘛。這個“更多人”其實就是我們的目標用戶。
確定目標用戶是誰?
目標用戶是你接下來一系列運營策略的落腳點,如果連自己的用戶在哪里都不知道的運營人,是個偽運營,也是一個在混日子的運營人。
找好定位:這個就更好理解了,定位是建立在自家產(chǎn)品對用戶痛點滿足的基礎上。產(chǎn)品要更大程度解決用戶痛點,就要根據(jù)定位制定解決辦法。比如, 12306 解決的痛點是能不能買到票,管你想要什么按鈕好看啦,排版美觀啦,購買方便啦。比如小宇哥的公眾號定位是:為0-3歲的產(chǎn)品運營人提供一些運營干貨。這些都是一個產(chǎn)品或者服務從用戶的需求出發(fā)而做出的定位。
舉個例子,如果你做的是類似小猿搜題這樣的工具,你滿足了學生找題需求,但你的對手可能是“家長擔心不費功夫得來的東西孩子記不住,沒有學習效果,而根本不準他們使用”,那么你的定位不妨是“幫助加深知識點理解與印象的學習工具”,拍題只是一個獲取信息的技術性入口,起不到壁壘作用,經(jīng)營知識點是才你的關鍵業(yè)務。
同樣,如果將對手視為“家長覺得有了這個東西他們就沒有存在感了”,那么就可以定位為“加深親子關系的互動學習工具”,像信用卡那樣分子母app,孩子獨處的時候搜了什么題,媽媽的app上會有記錄,孩子和媽媽可以一起來學做這個題,app專門提供給媽媽一套更利于親子溝通的解題方法,更告訴媽媽關鍵知識點是哪些,當他們相處的時候,比如檢查作業(yè)的時候,媽媽就可以把這些孩子曾經(jīng)不會的題拿出來考考孩子,這樣就可以樹立媽媽的威信并能一起愉快地討論該題了。
不論現(xiàn)存市場還是新興市場,瞄準不一樣的對手,就會有不一樣的定位。所以,先確定對手。
提煉差異化價值:既然是“差異化”就意味著一定有一個對比,對比的就是對手,這是現(xiàn)存市場的品牌競爭范疇;對于新興行業(yè),差異化則表現(xiàn)為用戶過往體驗的差異化,比如iPad出來時,它的對手是筆記本電腦,差異化則是相對筆記本電腦體驗的差異化。任何領域的產(chǎn)品,不管再新,一定可以找出過往體驗。所以,先確定對手;
尋找洞察:洞察分市場洞察和溝通洞察。我認為市場洞察的關鍵不是回答用戶為什么要用你的產(chǎn)品,或者用戶想要什么樣的產(chǎn)品;而是去探究用戶為什么不用你的產(chǎn)品,他們對什么不滿意,也就是找出你的對手。喬布斯說他從來不做市場調研,聽起來似乎有點狂妄,而順著這套思路去理解,用戶告訴你他想要什么,那只是告訴了你他的基本需求,這并不代表用戶會為此買賬;相反,我認為市場調研的用處在于摸清楚用戶不喜歡什么,即他們接受某一產(chǎn)品的阻力是什么,即你要弄清的對手,而這一點是很容易表達清楚的,一旦解決了這個對手問題,則是在滿足了需求之上得到更進一步轉化用戶、創(chuàng)造有實際商業(yè)價值產(chǎn)品的機會,這是確定對手的價值所在。
溝通洞察就跟創(chuàng)意比較相關了,其本質在于找到一種更利于說服用戶的表達方式,既然是說服,那一定涉及到要去化解用戶心中那個阻力,這個應該好理解,這里就不展開說了。總而言之,先確定對手。
運營策略
比如,滴滴剛出來那會兒,你覺得滴滴的對手是誰?是快滴嗎?個人認為第一對手是用戶的舊習慣,第二對手才是快滴等其他打車軟件。前者是“勢”上的較量,后者只是“術”上的比拼。對滴滴等打車軟件來說,第一要解決的就是用戶習慣的問題,包括司機和乘客。說實話用滴滴打車的方便性并沒有比上街攔車或呼 96103 有質的改變,對司機來說收入也沒有增加,反正供不應求。所以滴滴們一開始就用了大量的人力(線下一對一說服司機)、補貼來培養(yǎng)用戶習慣。
這可能是滴滴們在短時間內獲取用戶唯一有效的方式,只不過補貼這種方式技術含量太低,大家背后都不缺資本,所以才導致后來打起來了。資本方一看,雖然打起來了,但卻是在正確的道路上打,打打架還能造影響力,一舉兩得,那就豁出去使勁打吧。想清楚這一點,花再多錢補貼都沒問題?,F(xiàn)在的共享單車摩拜和ofo又何嘗不是這樣呢?
做運營的目標有三個:流量、轉化和粘性。
一切無目的的運營都是耍流氓的,做運營首先要確定目標?,F(xiàn)在的互聯(lián)網(wǎng)運營工作幾乎都是圍繞:流量、轉化和粘性三個大目標而轉的。但是在產(chǎn)品發(fā)展的不同階段,其目標又是不同的。如果你來接手一個產(chǎn)品的運營工作,首先你的腦子要很清晰的一點就是了解清楚自己家產(chǎn)品是處于哪個階段的。我們一般講一個產(chǎn)品主要分為四個階段:摸索期、成長期、成熟期和衰退期,我相信這也是很多做運營的小伙伴都清楚的。